巿區重建局 2018-19 年報

18 行政總監報告 合併項目規劃 優化社區環境 近年市建局陸續加強業務革新的力度,我在二零一六年六月上任之時,正值市建局剛宣佈以小區發展的模 式,將多個在土瓜灣的重建項目合併成一個項目來作整體規劃,透過重新規劃,理順舊區土地用途不協調 的情況,解決多年來的交通擠塞、休憩空間不足及步行環境欠佳等問題。直至去年六月,隨著市建局開展土 瓜灣榮光街╱崇安街發展項目( KC-014 ),「小區發展」模式已涵蓋七個相連的項目,整合成一個總面積達二 萬二千二百平方米的小社區來規劃發展,以發揮協同效應進一步優化地區的交通網絡和步行環境。 土瓜灣「小區發展」重建項目的法定規劃程序獲得地區人士充分支持,並得到政府和城市規劃委員會的批准, 收購工作亦進展順利。執筆時,市建局已向政府申請收回這批重建項目的土地,及完成區議會的諮詢程序, 並會在得到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准後,正式刊憲生效。更新後的小區將重新規劃道路網絡,提高運輸效 率,並新設一個公眾地下停車場及一個供鄰近發展項目共用的社區地下停車場,前者可讓馬路兩旁的車位 遷至地下,以騰出路面空間闢設綠化行人走廊;後者則可減省路面停車場出入口,讓出臨街空間設置小街小 舖,為社區注入經濟活力。我期待重建項目的發展工作能夠早日落實,實踐以規劃為先的市區更新模式,為 土瓜灣這舊區帶來裨益,營造一個宜居、暢達和具活力的新社區。 借鑒小區發展模式 實現規劃主導新方向 汲取了土瓜灣「小區發展」模式的推行經驗和地區的認受,市建局遂定下新策略,以「規劃主導」作為市區更 新的新方向,取代以往一直沿用的「項目主導」重建模式。今年年初,市建局在九龍城開展啟德道╱沙浦道 ( KC-015 )項目,便是以「規劃主導」進行市區更新的「先行者」。透過重新規劃沙浦道走線,以騰出毗鄰太子 道東的土地,興建一個分層地下廣場,連結毗鄰啟德新區的地下購物街項目,為新、舊區提供一個連接點, 將啟德地下街的活力延續至舊區。此外,亦通過興建一個包括三百個公眾停車位的地下停車場,紓緩項目 地區周邊街道的路邊泊位不足問題。市建局亦綜合市區更新的工作模式,跳出以往重建項目只集中處理破 舊失修樓宇的單一目標,透過重新設計道路及行人網絡,並美化及綠化項目範圍內的行人路,與項目外的 行人路連接,改善步行環境。

RkJQdWJsaXNoZXIy NzA1MjMy